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一次别开生面的读书研讨会

日期:2020-10-19 09:36    点击数:    来源:

10月17日下午,我院在允公(北京)律师事务所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研讨会。在四个半小时的汇报、讨论中,二十位同学围绕着《法的中国性》(王人博著)、《行政法前沿问题研究》(马怀德主编)、《裁量正义》([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著)等书目作了精彩的报告和研讨,八位校内外行政法和法理学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评议。据悉,此次读书会的任务在八月中旬就已提前布置,同学们对以上书目都进行了细致研读。



我院解志勇教授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参加了此次读书研讨会。他们分别是来自我院的王梦菡等七位比较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学院的刘国等五位行政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宁等四位行政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曹幸等四位卫生法方向硕士研究生。此外,研讨会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天昊助理教授,我院孙海波副教授、赵英男博士,我校王志永副研究员,允公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涛博士、高级合伙人孙振华和罗瑞芳律师。

本次读书研讨会分为三场,主持人分别为唐安然博士、雷雨薇博士、王晓淑博士。各分场均由主持人主持、学生报告、学生评议、老师评议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场

读书会所研讨的第一本书目是《法的中国性》,主讲人吴昊同学从宏观角度对该书进行了整体性的描述,简要说明“民权”“民主”“法治”“宪法”和“劳动教养”等概念。李欣瑶同学则着重介绍书中所用的方法论,并对“民权”思想进行了详细分析。杨坤霖同学进一步阐述了书中对中国人化用西方理论的观点,赞同“中国人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又有倾听的能力”的观点。暴明玉同学表示作者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都让她深受启发,并聚焦宪法概念的起源与流变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悟。曹幸同学肯定了作者温和中立的态度和冷静克制的感情,认为他并没有对制度与文本进行价值批判,而是仔细分析了它们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将正当性价值评判的权利交给读者。学生评议人唐安然同学强调,中国的任何制度与变革并不是对西方制度的照搬照抄,最终依靠的都是内生力量,一直保持着中国性。

在嘉宾点评环节,孙海波老师肯定了读书会的形式,鼓励同学们多阅读书籍,学习本书的优美文笔,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接着,他围绕“法治”一词,联系书中对“法治”的观点,对形式主义法治观和实质主义法治观进行了阐述,认为二者实际上难以区分优劣。最后,通过介绍拉兹和富勒对“法治”的论述,他主张先巩固形式法治概念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只有规则得到遵守,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安定,进而在此基础上思考注入实质法治内核,“法治”才能走得更远。赵英男老师承接孙海波老师介绍的有关法治的内容,补充了“法治的三要素”:法律人必须效忠法治、法治必须具有一定的形式性、法律要在国家之上。

第二场

《行政法前沿问题研究》是本次读书会研讨的第二本书目。主讲人石聪正同学提出,应从整体把握该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讨论问题。王梦菡同总则着重分享了行政决策过程中的专家咨询制度,指出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随后,李其蔓同学提出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理念的形成相伴相随,基于信息平台正面临多方挑战的现状,可通过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信息平台等方式解决突出问题。汤淑杨同学解读了有关行政复议性质的三种学说,在行政说、司法说和准司法说中具体分析和肯定了最后一种。李紫薇同学则联系非典疫情和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出对行政官员行政问责的讨论。

在嘉宾评议环节,陈天昊老师首先指出,我们应当考虑转换对合作行政问题的研究思路,侧重于研究如何提升专家的参与程度,鼓励专家参与到决策的各个环节;其次是有关信息公开领域的议题,他具体探讨了大数据局如何设立以及设立的方式和效果,政府利用的数据本身产生的权属和风险等问题;最后,他表示问责制度需明确问责的理由以及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的判断标准。王志永老师指出目前对高校领域的行政法研究较少,建议关注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文件,尤其是法学学位的学科目录等内容,这对于重构法学学科体系意义重大。

第三场

在关于《裁量正义》的读书研讨环节,张宁同学介绍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整体内容,并对本书提出了三点批判性的看法,包括研究对象对广泛政策选择的忽视、行政机关仍可改变自制规则的随意性、对裁量的司法审查标准所要求的专业性和成本考虑不足等。李逸群同学指出公开是防止专断的措施,在聚焦正式听证、司法审查等突出领域的同时,也应多关注当事人的权利保障。潘佳妮同学提出行政官员的责任意识对个别化正义的实现起到了实际作用,所以应聚焦对公职人员的选培。姬晓同学总结了作者对裁量制约制度的利弊分析,认为本书对裁量制约制度的批判过于关注个别正义,而忽略了制度建立时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李一鸣同学认为,裁量基准在现在行政法治中,主要产生的问题包括制定主体的权限界定、裁量基准的效力以及裁量逸脱的正当性及其控制。学生评议人王晓淑同学主要围绕着“限定、建构与制约”三个关键词来展开对该书的评议,她强调裁量正义理论可以作为参考,对我国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现状以及优劣得失展开检视。

在嘉宾评议环节,孙海波老师对该书做出了点评:对于裁量有两种研究进路,进路一是乐观主义,主张行政机关依赖自律。进路二是悲观主义,即不信任行政机关。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裁量,不确定法律概念、裁量的特性、裁量权之限制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陈天昊老师认为对裁量权是否采取限制以及限制程度的考量在行政法领域和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着矛盾,这也凸显了该问题的复杂性,权力的恰当行使应有一个治理的维度,法院裁判时要进行后果性的考量。最后他指出裁量应该是面对未来的,研究时需要更多的领域化、场景化、经验化方法。

总结环节

王涛主任首先对同学们的报告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要做到汇报时站立并脱稿,二是要灵活运用PPT进行配合讲解;其次,他还告诉大家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博士、硕士阶段应全身心投入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同时也要抽出时间接触社会;最后,王涛主任鼓励将读书活动继续做实、做好、做久。孙振华律师认为温和、中立是我们做研究时应有的心态。罗瑞芳律师肯定了本次读书会的形式,认为本次读书会对同学们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实务工作都有很大的意义。

解志勇教授表示这是他主持的第四十六场读书会,结合三场读书发言的点评意见,他建议在作读书会报告时应该用内化于心的方式表达出来,做到有评有议,且“议”中以批判性意见为主方能发挥研讨的最大功效。同时,解志勇教授也倡导对话式读书,鼓励同学们在讲解时把先前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并加入自己的评论,学习老师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他表示,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是本次读书研讨会的四大特点,这符合我院促进中外法学、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的价值取向,也与我院汲取实务经验以补充自身学科建设的教学理念相一致。







供稿:姬晓

摄影:李欣瑶、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