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10月15日,由原比较法研究所(1985年)、中德法学院(2002年)和中美法学院(2002年)三个教学科研院所,及《比较法研究》杂志编辑部(1987年,已成为国内最为知名的法学核心期刊之一)整合而成,之后又陆续设立了欧盟法研究所、港澳台法学研究所、中意法与罗马法研究所、中日法学研究所和中俄法学研究所,现有8个在编研究所。2025年3月,为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中国政法大学决定在“比较法学研究院”基础上加挂“比较法学院”,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自此,我院正式更名为“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并于2025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
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现有教职员工44人(另有特聘博导、退休返聘人员4人),包括专任教师33人,行政教辅人员7人,出版编辑人员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法学博士学位,其中19人取得海外博士学历,占专任教师的58%,教师通晓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世界主要语言。
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在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率先设立“比较法学”二级学科,是比较法和区域国别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的专门教学科研机构,师资队伍规模和教学科研实力在国内遥遥领先,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北京比较法研究会和亚洲比较法学研究会的秘书处,我校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成立的“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与中国法学会合作成立的“中国-欧洲法律研究中心”“中国-欧洲法律培训基地”设在我院。此外,我院还下设国土空间与城市建设法治研究中心、企业刑事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卫生法研究中心、政府采购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欧洲/欧盟法律研究中心等6个非在编科研机构。
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以中外法学比较研究为重点,致力于打造以大陆法系、普通法系和其他代表性法系的跨法系比较研究和区域法律比较研究等为重点的比较法研究平台,在巩固国内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力争尽快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做好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了解和运用外国法律制度的窗口与智囊,为将中国政法大学建成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打造“出海口”和“入境港”。
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每年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30人,比较法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约100人,以及若干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德法兼修,兼具中国法和外国法知识,精通一门以上外语,能够独立进行国际交流、参与国际事务,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我院课程基本上采用双语和纯外语教学,目前使用语种有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
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立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促进中外法学、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为导向,通过国际学术交流,积极落实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广泛传播中外法律文化,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法律学术与文化的交流,已与20余所外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全院师生正在齐心协力、不断进取,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比较法和区域国别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外法律文化交流基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电话/传真:010-58908242 邮箱:ccl_cupl@126.com/ ccl@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