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时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工作 > 院务时政 > 正文

刘艳红副校长参加中美法学研究所例会,指导我院基层教学组织工作

日期:2025-10-22 09:17      点击数:     来源:

10月21日下午,刘艳红副校长在海淀校区参加我院中美法学研究所十月例会,观摩和指导了我院基层教学组织的集体业务活动。院长解志勇欢迎致辞,表达了对学校支持我院工作的感谢。中美法学研究所所长冯恺介绍了研究所的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情况,汇报了本次例会的主要议题。此次指导工作为我院优化国际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基层教学组织效能明确了方向。



一是国际化法治人才实验班(英美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议题。冯恺介绍了该项目设立的背景和相关培养方案的基本目标。中美所教师孙海波进一步阐释了方案的具体模块和要求。2025级硕士研究生韦冰冰作为这一项目的首届学生代表,分享了对项目培养的认识和期待,并对执行环节中的课程安排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与会教师围绕项目培养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导师分配与责任以及人才培养的预期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比较和探索更为可行的优化方案。


二是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质量控制议题。会议讨论了论文预答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答辩的标准与论文质量把控以及毕业生同学应如何协调好论文写作与考公就业之间的时间冲突等问题。与会教师在时间管理、就业信息获取等方面提出了实质性建议,认为导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支持。


三是其他近期工作部署。冯恺针对师生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的若干重要事务,尤其是聘期考核、导师培训、研究生就业动态等事项进行了工作部署,明确了各位老师的任务。


四是党小组理论学习议题。中美所教师何启豪主持开展了主题为“习近平治国理念中的涉外法治思想”的党小组理论集体学习。中美所教师车虎基于本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优势,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我国涉外法治工作的现实迫切性要求发表意见。其他与会人员也积极参与交流探讨。



刘艳红重点回应了中美法学研究所国际化法治人才实验班(英美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肯定了这一项目培养的重要性,指出了相关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切实的指导建议。在方法上,对本年度首届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持续性跟进,结合国家和社会的专业需求开展类型化培养。在招生环节,加强与生源输送单位之间的交流,确保优质生源的流畅输入。在培养环节,不断更新培养方案中的参考文献,去粗存精,及时吸纳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文献、新观点。在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在涉外法治方向的深造意愿,要“先去外,再涉外”,充分利用既有的国际交流项目,鼓励和输送更多的学生前往判例法国家和地区开展实习、实训活动。


院党委书记顾永强总结发言。他认为,刘艳红副校长到我院参加基层教学组织活动体现了学校对我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明确了我院在相关工作中的发展方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