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我院邀请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罗马二大拉丁美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Roberta Marini在海淀校区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意大利民法典中的契约概念:基于历史和教义的分析”的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昝强龙担任主持人,与谈嘉宾包括罗马第二大学法学院教授Riccardo Cardilli、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吴香香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雷震文。

Marini教授从意大利民法典第1321条对合同的定义出发,指出该定义在当代各国民法典中被广泛采纳,然而也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这种合同定义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她以罗马法为起点,追溯了合同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首先,Marini提及了盖尤斯的四种合同类型——要物合同、言辞合同、书面合同与合意合同。接着,她进一步探讨了后世法学家拉贝奥对合同的合意定义的发展。Marini指出,历史上对罗马法文献的重新解读逐渐影响了现代民法典中契约的定义,特别是萨维尼等潘德克顿法学派的影响。Marini强调,探讨历史上契约不同模式的演变并非旨在比较其优劣,而是为了为现代法提供一个新的观察、学习与反思的视角。她认为,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法律作为一个系统,其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法典的编撰并不标志着体系的终结,而应视为持续发展的起点,这样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的反思与批判,而罗马法则为这一反思提供了绝佳的视角。




在与谈环节中,Cardilli提出了几个问题,包括罗马法中合同典型性的来源、合同与合同之债的区别,以及罗马法研究对当代法学研究的意义。吴香香就合同定义与书面形式的关系、物权行为与物权契约的区分问题,以及萨维尼的学说对合同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雷震文则探讨了现代法中合同定义与真实合意的关系,并对契约与合同的词源及其在不同法律语境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Cardilli还进一步阐述了罗马法中“合同”一词的选择背后的历史渊源。

讲座最后,昝强龙再次对Marini教授、与谈嘉宾以及与会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在友好、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