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在法大,做一名好学生—— 院长解志勇在比较法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日期:2025-09-08 15:42      点击数:     来源:


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金秋九月,桂香渐浓。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法大校园迎来了133位朝气蓬勃的“新法大人”,分别是30名“区域国别法特色班”本科生(黄埔一期)和103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包括3名留学生)。当你们带着对法治志业的憧憬踏入校门,不仅开启了人生的崭新篇章,更肩负起了新时代法学人才的使命担当。作为院长和老师,我谨代表全院近300名师生,向你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法大始终以“经国纬政、法泽天下”为办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投身法治建设的30余万名优秀人才。比较法学院作为国内首家以比较法学和区域国别法为核心研究方向的学院,使用英、德、法、俄、意、西、日等七种外语作为研究工具,致力于搭建“中国立场、国际视野”的法学教育平台,自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9年建院以来,已培养了1100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中许多已成长为各自领域涉外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比如今天的毕业生代表、现为德国执业律师的你们刘岭学姐。


今年6月6日,我校召开了首次党委人才工作会议,我作为教师代表作了题为“在法大,做一名好老师”的演讲,受到很大关注。回想28年前的1997年,我考入法大,到2003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虽然身份上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但内心深处作为“学生”的自我人设,一心向学、向法、向上、向前的目标却始终未变,并为此矢志不渝。今天,看着朝气蓬勃、年轻的你们,我想以“在法大,做一名好学生”为主题,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这既是我个人对“好学生”标准的诠释,更是对大家未来求学之路的期许。


一、做“胸怀家国、腹有大志”的好学生,把准人生航向

“法者,治之端也。”法学从来不是脱离时代的抽象理论,而是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紧密相连的实践科学。作为法大人,首先要树立“为国求学”的志向,你们选择的比较法学(包括“区域国别法”),正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领域,是我校乃至全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正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从“一带一路” 法治合作到国际争端解决,从区域贸易规则构建到涉外法律风险防范,都迫切需要既懂中国法律、又熟悉各国国情的专业人才。


今年,我院首招30名“区域国别法特色班”的本科生,是值得法大校史铭记的“黄埔一期”,也是我院顺利转型为“法大法学五院之一”的重要标志,是我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你们的培养目标就是成为“国别通、法律精、外语强”的复合型人才;而 100 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更要在研究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谦虚好学的传统视角和平视、俯视全球的当代视角,加强对中华法系、几大资本主义法系以及重要区域国别经济体、政治体的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中国走向世界中心的坚定步伐中、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的进程中。希望大家牢记,法学研究和学习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是我们要参与与人们日常生活、未来发展、身家性命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则体系的理论研究和规则制定,会最真切地实践古代文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理想,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法治建设的大局,才能让青春韶华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绽放光芒。


二、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好学生,坚守法治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人才培养,关键是要破除‘重专业、轻思政’‘重知识、轻品德’的误区”。中国政法大学历来受到中央最高层的关注,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亲自为我校题写了北京政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名;毛主席亲自任命了第一任校长钱端升教授;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3日亲自来到法大考察,2024年为人民教育家张晋藩先生颁授国家荣誉,并对我国法学教育、法学学科发展和法大的发展寄予厚望!遍览全国高校,能获得这份殊荣的高校或学科极为罕见。因此,在法大,“德法兼修”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融入教育全过程的价值追求。作为法律人,你们未来将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或守护者,若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再精湛的法律技艺也可能偏离正义的轨道。“明法”要求你们扎实掌握法律知识,既要精通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要深入研究各大法系和各主要国家法律制度的精髓,以比较法方法把握法治文明的共通规律;在比较中探真理、辨善恶,识优劣、见高下。“笃行”则是对大家实践的要求,你们应该将法律信仰转化为行动自觉,勤读、常思、善悟,积极参与学院、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主动接触社会法律活动,努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服务,在服务中体会法律的温度,坚守法律正义、向善的立场。这样的学习和研究,契合了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的灵魂在于良知的告诫。只有以道德为底色,以中国和世界为场域,以国内外两个法治为视角,才能成长为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让学院学校引以为荣的优秀法大人!


三、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好学生,拓宽国际视野

比较法学院的核心优势在于“比较”,而“比较”的前提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一方面,你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只有读懂中国法律制度的“根”与“魂”,才能在比较研究中不迷失方向,不盲目照搬西方模式,撕下贴在中国法治上的误导性、贬低性标签,如所谓“重刑轻民、重实体轻程序、没有法治”等。另一方面,你们必须打开全球视野,我们的研究生的外语水平普遍较高,本科生同学们要紧紧跟上,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关注国际法学界的前沿动态,如欧盟的人工智能系列立法、美国的“大美丽法案”、特朗普-马斯克改革、Intel股权强制国有化等,导师们要积极主动引导、带领同学们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海外交换项目,与各国同行交流对话。学院创造机会支持你们到海外律所、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实习,在比较研究交流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既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各国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贡献智慧,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法治桥梁。


四、做“勤勉踏实、读书上进”的好学生,夯实专业根基

同学们都是智商上乘的聪明学生,一半以上本科生同学的入学高考成绩,在本省名列前500名,77%左右的研究生同学为985、211、双一流和传统法科强校推免而来,大家能考入法大,是国家重点培养的法治接班人,任重道远!法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没有捷径可走。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沉下心来啃书本、观世界、做研究。对本科生而言,要打好基础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等基础、核心课程,多泡图书馆、多参加学术沙龙,培养法律思维和研究能力;对研究生而言,要聚焦法治实践和理论前沿,博士研究生要在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方向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专长,硕士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避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的讲座,珍惜法大提供的全部学习、学术资源,既要“读万卷书”,在知识海洋中汲取智慧;也要“行万里路”,在实践调研中增长见识。记住:真正的法律人才,从来不是“纸上谈兵” 的理论家,而是“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同学们,法大拥有小而美、法学知识浓度最高的校园,有着中国法学界最深厚的法学底蕴。比较法学院建院历史不长,但这里有国内最知名的比较法、国别法教授团队,有中德法学研究所(中德法学院)、中美法学研究所、比较法研究所、中意法与罗马法研究所、中日法学研究所、中俄法学研究所、欧盟法研究所、港澳台法学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区域国别法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卫生健康法研究中心等非在编科研机构,以及《比较法研究》等重要研究机构和其他多样化的涉外法学研究平台。未来几年,你们将在这里度过人生中最宝贵的求学时光,也将在这里塑造自己的专业品格和人生理想。希望你们以“胸怀家国”为航向,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以“德法兼修”为准则,不悖离法治追求的初心;以“放眼世界”为格局,不局限于眼前的视野;以“勤勉踏实”为底色,不辜负青春韶华。


最后,祝愿各位新同学在法大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收获友谊,成为一名让自己骄傲、让学院骄傲、让国家骄傲的 “好学生”!


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