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我院副教授潘灯应邀在中国法官学院为拉美法官研修班授课,并于当日课后至16日与参训全体法官座谈。来自墨西哥、乌拉圭、萨尔瓦多、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古巴、哥斯达黎加的29名法官、大法官,以及巴拿马的2名司法从业人员参加了上述活动。

今年是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5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此次由最高人民法院邀请并组织的拉美法官研修班是落实会议共识、深化中拉司法领域交流合作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专业授课与深度座谈,分享中拉间司法实践经验,增进彼此法律体系认知,为共同行动计划中合作目标的落地奠定法治基础和司法互信。

潘灯以我国涉外立法、司法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讲座引起了参训学员的热烈反响,也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产生了浓厚兴趣。应参训学员的邀请,正式授课结束后潘灯继续为全体学员答疑、座谈,以双向沟通的方式逐一回应、逐一解读,帮助他们从中华民族文化起源、思想根基、发展脉络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必然、理论必然、实践必然。通过沟通,参训学员得以理解,对中国法治的认识应当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回归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底层逻辑看待一些中国特色法治实践与所在国家尽管“形式各异”,但其“本质相同”,中国的法治实践即“立足本土”也为类似国家“提供借鉴”。

此前的5月20日,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不久,潘灯也应邀向正在中国法官学院受训的秘鲁法官研修班28名法官、大法官进行题为《中国涉外商事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的授课,在课后与他们座谈,向他们解读中拉合作的法治内涵,并就中资企业在秘鲁的合规经营、中资企业合法权益的当地司法保护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沟通。